他是一大批进步青年的“领路人”盈亚配资
曾被评价为“一支笔胜十万军”
他为革命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
被毛泽东主席亲自批复为革命烈士
牺牲六十年后
他的党员身份终于为世人所知
他就是无产阶级新闻战士
邵飘萍
邵飘萍原名邵振青
自幼聪颖好学
十三岁考中秀才
后来成为一名中学教员
辛亥革命后
他日渐萌生以文救国的想法
开始兼职为报纸撰稿
揭露北洋军阀政府的丑恶行径
1916年
邵飘萍接受《申报》任命
担任驻北京特派记者
以爱国志士的姿态
活跃在北京舆论场
1918年
邵飘萍创办《京报》
1918年10月14日
北京大学新闻研究会成立
邵飘萍担任导师
这是中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
被称为中国“报业教育之发端”盈亚配资
除了教授新闻理论
邵飘萍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到
劳工运动、同盟罢工等调研报道的
新闻实践之中
他办报救国等先进务实的新闻思想
吸引了毛泽东、高君宇、罗章龙等
一大批优秀进步青年
《京报》也从一个爱国舆论阵地
逐步转化为
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宣传阵地
1925年
在李大钊等人的介绍下
邵飘萍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与党组织保持单线联系
用自己社会名流的身份做掩护
搜集到许多关键秘密情报
1926年4月26日
因长期宣传进步思想
邵飘萍被奉系军阀张作霖
以“宣传赤化”的罪名杀害
时年40岁
即使在生命的最后
邵飘萍也未曾透露丝毫党的秘密
更未表露自己的党员身份
1936年
毛泽东在延安
对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说:
特别是邵飘萍,
对我帮助很大。
他是新闻学会的讲师,
是一个自由主义者,
一个具有热烈理想和优秀品质的人。
1949年4月
毛泽东亲自批复邵飘萍为革命烈士
到了晚年仍称
“我是邵飘萍的学生”
1986年7月
中组部下达文件
“认定邵飘萍同志1925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
邵飘萍牺牲六十年后
党员身份终于为世人所知
“飘萍”是邵飘萍给自己取的笔名
意为“人生如断梗浮萍”
邵飘萍的一生确如浮萍一般
在波诡云谲的北洋军阀时代漂泊不定
但他始终坚定办报救国、新闻救国的理念
以勇敢的爱国志士姿态
活跃在中国报坛
英勇战斗在反抗军阀统治的舆论前线
致敬!
更多热点速报、权威资讯、深度分析尽在北京日报App
盛多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